项目名称:智能篆刻软硬件服务一体化平台
- 浙江大学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 310058
- 伍文棋
- 17816872799
姓名 |
张克俊 |
电话 |
|
电子邮件 |
zhangkejun@zju.edu.cn |
区号 |
|
邮编 |
|
通信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
专利类型 |
|
专利状态 |
|
申请号 |
授权日期 |
授权专利号 |
202010494961.8 |
2022-01-25 |
ZL202010494961.8 |
202010493215.7 |
2021-07-20 |
ZL202010493215.7 |
202011104155.1 |
2020-10-15 |
202011104155.1 |
202010833531.4 |
2020-08-19 |
202010833531.4 |
202222576951.6 |
2022-09-29 |
202222576951.6 |
202230644454.8 |
2022-09-29 |
202230644454.8 |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了文化产业的历史性变革,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数字文化产业应运而生,成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本项目团队以篆刻这一最富文化、最具难度的古老艺术为载体,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数字技术,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智能篆刻软硬件服务一体化系统,为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式。
本项目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突破了智能篆字生成、篆印交互设计、篆刻硬件研发等关键技术,搭建了用户体验优秀的软硬件服务一体化平台,可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联动“所见即所得”的“字、印、章”定制服务,探索了一条篆刻文化的守正创新之路。
具体来说:
(1)研发了融合数据与知识一体、功能最为丰富的风格化篆印基准数据库,构建了以部首、文字、印蜕等结构化知识为基础的全球首个篆刻知识图谱,可满足用户对“字”的一键查询与创作需求,相关工作支撑团队获得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卓越引领奖(全球每年仅5名);
(2)研发了面向亚运的智能篆刻小程序,创新支持5种风格、12个维度的字体个性化调整,且支持用户自由创作、生成个性化的肖形印,满足用户对“印”的个性化定制需求,相关工作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在FITEE(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科协T1期刊)、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3)研发了首款小型智能篆刻机,独有移动端设计功能、无线网络控制雕刻,可满足用户对“章”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相关工作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得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第五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最高奖及2021国际工程院理事会宣传奖(中国区)等重要赛事奖项;
此外,本项目已在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社会评价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1)获得2021年国家文化与旅游创新工程项目、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资助,并入选杭州第19届亚组委“智能亚运一站通“特色应用;
(2)成立浙江智琮科技有限公司,已与万事利、茉莉字型、浙江大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技术应用合作,未来三年销售收入逾4800万。
(3)相关成果已面向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地区提供印章在线生成服务累计50余万次,获2021年浙江省计算机学会优秀产品奖,并受邀参加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博会、西博会等国家重要展会。
本项目正在构建并不断丰富篆刻艺术数据库,突破汉字生成、交互设计及体验设备研发等技术,探索汉字艺术与教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期最终达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具体来说,本项目的创新点如下:?
(1)“零门槛”汉字生成
通过人工智能方法将海量篆刻艺术数据、专家知识和行为探索融为一体,实现汉字的智能生成,补全名家残缺汉字、丰富汉字数据库,降低汉字艺术认知与创作门槛。如发明专利202010833531.4首创了一种利用对抗神经网络的篆刻作品定制化设计生成装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取标准字骨架和目标风格,利用对抗神经网络渲染生成出对应的风格统一的风格字数据库。零基础用户也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的简单交互调用字体识篆布篆,实现个性化篆刻印稿定制。该发明有效地降低了篆刻认知与设计门槛,助力大众篆刻走入生活;
(2)“所见即所得”的一站式汉字艺术体验
基于VR、AR交互设计技术及自主研发的篆刻机等体验设备,将汉字的创作权和参与感交还给用户,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汉字创作体验,在保证艺术效果的同时降低创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原本艰深的汉字艺术也能更加容易地触及普通人,重塑汉字艺术审美、创作、传播的生态。如发明专利202011104155.1首创了一种动态调整参数的汉字字形与布局设计方法和系统,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设计需求,实现对汉字结构、笔形特点和汉字作品布局的参数化调整。不仅如此,为了优化传统的上印流程,发明专利ZL202010493215.7首创了一种印稿上印装置,在保护印材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上印过程的装夹效率和定位精准度。该装置可实现一键智能快速上印,极大了地便利广大篆刻学习者与爱好者,助力篆刻创作辅助工具智能化发展。
(3)“多维度联动”的产业化实践
构建了技术与艺术结合、数字与实体结合、智能与个性结合的教育、文旅场景典型应用,助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如发明专利202222576951.6首创了一种雕刻精度、效果良好的印章雕刻机,克服了现有雕刻加工技术精度差、效果不足的问题,并申请了外观专利202230644454.8。为了降低加工过程的粉尘污染,发明专利ZL202010494961.8首创了一种数控机床的气幕发生装置及数控机床,通过装配在主轴的气幕装置产生多层密实薄壁圆锥形风幕改变粉尘和液雾的运动弥散轨迹。该装置在不影响视觉观察的同时能够实现轻量化科学物理沉降,有效地改善了篆刻智能化加工中的人机环境。该装置结构简单效果良好,可适用于各类数控设备或加工中心的改装优化,应用到更广泛的文旅场景,具有极高的行业推广性和经济转化价值。
目前智能篆刻软硬件服务一体化系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计算机美学领域开创者潘云鹤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反馈与支持。
(1)在支持国家重要国际项目建设方面,本项目已获得2021年国家文化与旅游创新工程项目、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资助。相关产品联动亚运活动上线亚运一站通,累计使用人数20余万次,日活量达7000余次,成功助力亚运“文化历史名城传播行动”建设。相关工作也得到央视新闻、新华社、浙江卫视、人民日报、杭州2022亚组委等十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2)在市场应用方面,本项目成果已创办浙江智琮科技有限公司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落地。目前该公司已申请获得杭州市科技局第19届亚运会智能亚运项目资助,并在高端字体定制、国潮、教育及文创等领域,与万事利、茉莉字型、浙大文创等建立技术应用合作,与阿里、华为、腾讯、苹果保持紧密科研合作。未来三年,市场销售预估总额为 4,800万,服务涉及字体定制、素质教育、虚拟展厅、主题公园及文化园区等领域,用科技赋能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壮大中华艺术元宇宙。
此外,项目开展三年来,已在文化、旅游、数字创意等产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受邀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第七届中国青田石雕节、第十四届杭州文化创意博览会等重要展览,并曾3次参与支持了“印记初心”大众篆刻作品展(含印记冬奥、印记中国、印记初心),展览期间,共提供智能生成的冬奥主题、建党100周年主题篆刻印章数十方;已面向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地区提供印章在线生成服务50万余次,连续两年为浙江大学毕业生发行纪念印章共计12000余枚,其中刻有校歌歌词的“校歌印”被永久列入校史馆供公众参观,受到中国篆刻协会、北京线上篆刻社群、北京国贸篆刻工作坊等篆刻领域相关专家们的积极反馈,相关工作被浙大新闻、浙大发布及相关媒体作为最新学术动态深入报道。
基于以上成果,本项目已获得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卓越引领奖(全球每年仅5名)、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第五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最高奖及2021国际工程院理事会宣传奖(中国区)等重要赛事奖项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