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首页|展厅首页|高等院校发明成果展区|创新工匠成果展区|青少年发明创新|综合展区
项目名称 技术分类 单位信息 第一发明人 专利情况 项目简介 发明创新点 产业化及市场应用

项目名称:仿生切割刀具与触土构件的开发及应用

  • 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云南省仿生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
  •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 130025
  • 李默
  • 13844049062

第一发明人

姓名 李 默 电话 电子邮件 moli@jlu.edu.cn
区号 邮编 130022 通信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仿生楼

其他发明人

孙洪亮 高子博 杨玉婉 郭 丽 佟 金

专利情况

专利类型 专利状态
申请号 授权日期 授权专利号
201610028554.1 2017-06-23 ZL201610028554.1
201810459897.2 2019-08-23 ZL201810459897.2
201910036865.6 2021-09-24 ZL201910036865.6
201910568752.0 2023-08-01 ZL 2019 1 0568752.0
参展目的

项目简介

本项目基于对螳螂、鼹鼠及蚁狮幼虫的切挖功能器官的深入研究,模仿螳螂前足胫节外缘体刺的锯齿状几何结构、鼹鼠前足挖掘爪趾结构、蚁狮幼虫钳状大腭,在传统农业切割器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具有一种用于切割作物茎秆的仿生圆盘刀具,一种仿生锯齿结构的薯类挖掘部件、一种用于切割玉米根茬的链齿式切割器以及一种夹持式仿生切割刀具装置。 切割器是农作物收获机械上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对于收获作业的顺利进行和降低收获损失等都具有很大的作用。针对现有切割器的牵引阻力大、功率消耗高、碎土能力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项目运用仿生工程思想,创新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具切割效率高、作业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的仿生切割部件。主要设计思想体现在以下两点: (1)螳螂是昆虫界最优秀的捕食者之一,它能够捕食各种昆虫甚至是小型动物。螳螂前足具有优良的切割性能,其前足胫节形似镰刀,且前足胫节外缘具有的锯齿形状结构,异常锋利,能迅猛快速地砍切进入猎物体内。基于对螳螂前足的研究发现,螳螂胫节的这种砍切动作行为与收获机械上切割刀具切割作物茎秆的作业机理有很大的相关性,其胫节几何形状及体刺的齿状结构与排列方式对切割刀具减阻降耗的仿生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鼹鼠被称为活的“挖掘机”,具有高效的挖掘能力,其前爪为主要的挖掘功能器官,前爪五趾,整体结构呈铲形,挖洞时五趾张开,以身体为中轴线向体侧快速翻转。鼹鼠爪趾的几何形态与结构特点为薯类挖掘部件的减阻增效结构设计提供了仿生学依据。 (3)蚁狮幼虫是一种食肉性昆虫,其头部具有钳状大腭。蚁狮幼虫是利用其两个大腭共同转动进行夹合来进行捕食作业。其大腭在捕食中的的合拢夹持动作与收获装置的切割装置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其大腭的几何形状与合拢夹持的动作规划对回转式切割装置的减阻降能与提高收割效率的仿生设计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发明创新点

1、一种具有仿生锯齿结构的薯类挖掘部件,其创新点在于改变传统挖掘铲的平面设计模式,模仿螳螂前足胫节外缘体刺的锯齿状几何结构、鼹鼠前足挖掘爪趾结构,设计出具有仿生锯齿结构的薯类挖掘部件,包括模仿鼹鼠前爪爪趾形态与分布的结构特征,设计挖掘部件的铲面整体外形结构;模仿螳螂前足胫节体刺的锯齿状形态,设计挖掘铲指外缘的的锯齿形刃口轮廓。挖掘部件整体轮廓设计参考生物体结构形态特征,这种结构设计能够降低挖掘部件的牵引阻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2、一种用于切割作物茎秆的仿生圆盘刀具,其创新点在于改变了传统圆盘刀具的平滑刃口设计,而是以螳螂前足胫节弧形轮廓及其外缘体刺几何结构与排列形式作为仿生原型,设计圆盘刀具中切割刀片的切削面形状与仿生齿形刃口结构。这种仿生齿形圆盘刀具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切割阻力,减小作业功耗。 3、 一种用于玉米根茬收获的链齿式切割器,其创新点在于改变能耗高易磨损的传统旋转翻地式的根茬切割模式,设计了一种链齿式切割器,通过缠绕在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上的齿形刀片的水平移动来进行根茬切割作业,其结构简单,便于更换,可显著降低切割阻力,减轻土壤扰动,减少土壤雍堵,提高工作效率。 4、一种夹持式仿生切割刀具装置,其创新点在于改变传统圆盘切割器的形状结构,模拟蚁狮幼虫的大腭结构几何轮廓与夹持运动方式设计了一种具有低切入阻值、低工作振幅、低工作能耗、高切割强度、高结构强度与大工作幅宽的圆盘切割装置。

产业化及市场应用效益情况

本项目所开发的一系列发明成果面向农业机械领域,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项目针对目前农业机械切割部件切割阻力大,能耗高易磨损、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运用工程仿生思想,设计开发了几种用于作物茎秆及薯类收获的切割部件,与传统切割部件相比,仿生切割部件结构简单,可显著降低切割阻力与切割能耗,提高整机作业效率,延长机具使用寿命。经大量的田间试验论证,该技术的综合能效提升率为10-25%,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大范围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入会申请

版权所有:中国发明协会 京ICP备1302422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45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15号专家公寓6层 邮编:1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