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侧面柱碰撞中,车门受碰撞挤压,侵入乘员舱,乘员伤害由加速度和侵入量双重因素造成,因此侧面柱碰撞台车试验必须同时模拟车体加速度及车身变形量。但常规台车试验只能模拟汽车在碰撞中的车体加速度,而无法复现车身变形量。本项目通过发明专利“一种侧面柱碰撞台车试验方法及其参数提取方法(ZL201910627868.7)”,根据速度变化量,变形吸收内能和恢复系数,能够复现侧柱碰中的变形过程及车门侵入速度,克服了现有台车碰撞技术无法同时复现车身加速度和侵入量的难题,实现了高精度复现汽车侧面柱碰撞的台车试验方法。
2)在汽车碰撞试验中,假人H点的运动轨迹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现有H点测量方法存在影响假人运动姿态,降低H点轨迹的追踪精度,无法追踪全碰撞过程中的H点运动轨迹等问题。本项目通过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摄像分析的碰撞试验中假人H点位移的测量方法(ZL201610292924.2)”,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摄像分析的测量方法,克服了现有测量技术中对H点专用装置的依赖性,并解决了干涉假人运动姿态、易弯折、易脱离、易遮挡等诸多问题,能够获得准确测量结果。
3)现有碰撞试验系统控制的试验碰撞小车只完成了加速和稳速就发生碰撞,没有减速阶段,不能很好地模拟实际的碰撞事故,从而影响对汽车安全性的评价。本项目通过发明专利“汽车碰撞试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CN202211058726.1)”,提供了一种汽车碰撞试验控制方法,可以控制碰撞小车在碰撞前,在牵引跑道上完成加速、高速匀速、减速以及低速匀速的运动过程,有利于提高碰撞试验的仿真程度,为评价汽车的安全性提供试验基础。
4)在汽车碰撞试验中,一般使用动力牵引机构把车辆加速到碰撞试验所要求的速度,无法保证测速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完全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由此容易产生测速误差。本项目通过日本专利“JP2019160297”,提出一种双射式激光测速装置及方法,实现激光束完全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能够有效提高速度测量精度,并且不受车辆的行驶方向影响,可以对车辆进行车辆跑道正反行驶方向的速度测量。
5)汽车碰撞假人不同部位的运动响应轨迹是评价其生物仿真度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进行汽车安全性能测试的主要评价依据,然而目前尚未有相关技术可以对假人任意部位的运动响应轨迹进行直接且较准确的测量。本项目通过美国专利“US17/818,391”,提供了一种碰撞测试中假人运动响应的测量方法,实现了在进行碰撞测试时对假人任意部位的运动响应进行较准确测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