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金属矿山废弃地原位污染治理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
-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 650000
- 赵逸煌
- 13547198680
姓名 |
赵 群 |
电话 |
|
电子邮件 |
zq441206@163.com |
区号 |
|
邮编 |
|
通信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
田森林 李 杰 李英杰 赵逸煌 王浩骏 黄建洪 胡学伟 曹 妍 陈 杰
专利类型 |
|
专利状态 |
|
申请号 |
授权日期 |
授权专利号 |
201910223316.X |
2020-11-24 |
ZL 2019 1 0223316.X |
201811488632.1 |
2020-12-22 |
ZL 2018 1 1488632.1 |
202010452058.5 |
2022-05-06 |
ZL 2020 1 0452058.5 |
201910259516.0 |
2022-08-16 |
ZL 2019 1 0259516.0 |
201910635145.1 |
2021-03-12 |
ZL 2019 1 0635145.1 |
202020495248.0 |
2020-12-01 |
ZL 2020 20495248.0 |
202020495247.6 |
2020-11-24 |
ZL 2020 2 0495247.6 |
202121502481.8 |
2021-12-28 |
ZL 2021 21502481.8 |
201910762197.5 |
2020-12-25 |
ZL 2019 1 0762197.5 |
201910594926.0 |
2020-09-15 |
ZL 2019 1 0594926.0 |
本项目属于矿山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领域。
西南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区和采选冶产业聚集区,又是最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长期粗放式矿产资源开发和采选冶矿业活动,产生的大量未得到有效管控的金属采选冶矿业废弃地,严重威胁了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针对金属矿山废弃地重金属和酸性矿山废水污染严重、异位处置成本高、选址困难,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并存,废弃地石多土少,缺乏植被恢复覆土来源等三方面特殊难题和挑战,项目组基于原位治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联合防控的技术思路,突破了金属矿山矿业废弃地污染原位防控关键技术,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研发了具有成土、增肥、固碳、防氧化、稳定重金属等多种功能的生物质热解加速风化成土技术,低成本解决多石少土废弃地土壤重构难题。(2)研发了兼具疏水、截污、堵沙、防灾等多种功能拦挡-渗透反应复合阻控技术,实现了污染扩散、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联合防控。(3)研发了低扰动原位持续中和技术,有效解决了异位中和处理风险大、酸性物质易反弹的难题。(4)研发了以矿业固废为原材料的原位防氧化材料及覆盖阻隔技术,有效阻隔氧气和水进入堆体,避免了堆体的酸化和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成果已获授权专利57项,包括中国发明专利32项,国际专利7项;制订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31篇,出版专著3部。成果经彭苏萍院士等7位业内专家联合评价,一致认定“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技术已全面产业化,用于云南、四川等地区30个金属矿山废弃地污染治理与修复。累计处理矿业固废373.01万m3,酸性矿山废水733.31万m3,实施尾矿库(堆)覆盖阻隔层建设28.40万m2,修复、改良场地土壤面积3.30万亩。累计总投资约28.56亿元,累计新增利润8.02亿元,累计新增税收2.50亿元,实现累计节支总额7.96亿元。
成果为解决我国金属矿山矿业废弃地复杂环境问题,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矿业绿色发展及环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撑。
(1)首创具有成土、增肥、固碳、防氧化、稳定重金属等多种功能的生物质热解加速风化成土技术,低成本解决金属矿山废弃地普遍存在石多土少、营养元素缺乏、植被恢复缺乏覆土来源的共性难题。
(2)发明了兼具疏水、截污、堵沙、防灾等多种功能拦挡-渗透反应复合阻控技术,实现了危险病旧小采选场库重金属污染扩散、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联合防控。
(3)研发了低扰动原位持续中和技术,有效解决了处理选址受限、成本高,原位处理风险大、酸性物质反弹的难题。
(4)首创了以矿业固废为原材料的原位防氧化材料及覆盖阻隔技术,有效阻隔氧气和水进入堆体,实现矿区尾矿库等场地防氧化阻隔-覆盖协同防控,彻底解决了金属硫化物堆体酸化和重金属迁移转化的问题。
上述四项关键技术的创新性得到了科技查新(报告编号:202236000L320068)和科技成果鉴定结论支持,经彭苏萍院士等7位业内专家联合评价,一致认定“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绿盟签字[2022]047号)。
技术已经通过专利许可、完成单位实施等方式实现转化和推广应用,在云南、四川等19个金属矿山矿业废弃地污染治理、风险防控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并拓展应用至多个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退化土壤改良等项目。成果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为解决我国金属矿山废弃地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问题提供了可行技术方案,对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取得了以下成效:
①经济效益可观。成果技术已在19个金属矿山尾矿库(堆)、冶炼渣场、退化土壤改良、受损场地生态修复等项目中得到应用,累计节约成本3177.38万元,产生经济效益5153.81万元,实现新增利润1.26亿元,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②环境效益显著。成果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生态环境效益,累计修复、改良场地土壤面积5.05万亩,植被覆盖率达90%。有效解决了云南、四川等金属矿山矿业废弃地造成的土地毁损、生态破坏、重金属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消除了矿区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等严重危害,解除了矿区周边土壤污染对粮食与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的威胁。